产业化进阶!从认识深空到利用深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鹿嘉惠 实习生 吕欣怡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合肥召开,科技创新的策源作用牵引安徽竞逐深空经济这片蓝海——
产业化进阶!从认识深空到利用深空
9月4日至5日,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合肥召开。专家学者等齐聚合肥,共同研讨小行星探测、防御及地外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前沿问题。
这场大会不仅关注近地小行星,深空经济也是大会系列活动的关键词。国外咨询公司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这片万亿级蓝海正在拉开序幕。
深空探测是安徽全力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从前沿科学到产业探索,科技创新的策源作用将进一步牵引安徽竞逐深空经济这片蓝海。
小行星的探测、防御与资源利用
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已经举办三届,今年的主题是“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利用”,为何选择小行星作为会议主题?
从国际背景看,多国加强小行星探测和防御研究。为了提高全球对小行星的认识,2024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29年为“认识小行星和行星防御国际年”。
从科学研究视角来看,对近地小行星的研究,能够为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及实现未来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在讨论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的关系时,科学家发现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已被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表示,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利用相比其他航天工程,具有体系构成复杂、技术挑战大、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
“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然后在距离地球1000万公里以外对小行星进行撞击,解除目标小行星在未来100年内撞击地球的风险。”吴伟仁说。
近地小行星防御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大会开幕式上,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新国际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为新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
吴伟仁表示,希望与全球合作伙伴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完善国际合作规则,推进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发展。
小行星富含铁、镍、铂族金属以及水冰等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些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未来对小行星的资源利用与探测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吴伟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相较于成熟的月球探测,国际社会对行星及小天体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实施案例较少,我国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通过牵头开展探测任务,为人类开发这些资源奠定基础。
深空经济的万亿级产业赛道
近年来,全球各国争先恐后开展各类深空探测活动,人类对深空探测的探究,已逐渐从“认识”深空向“利用”深空转变。
作为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同期在合肥举办。会上,深空探测实验室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并系统梳理了深空资源开发、深空互联网、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运输等十大深空经济产业方向。
“深空资源开发产业是深空经济核心产业方向,这是对月球及更远的天体或空间中的物质、位置资源进行探测、勘探、利用,而形成的经济业态。”深空探测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平彦说,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成为驱动航天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动能、重塑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同时,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国外咨询公司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这片万亿级蓝海正在拉开序幕。
作为国家级科创平台,深空探测实验室不仅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在这条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赛道上也将起到引领作用。
“当前,全球深空探测已从科学探索迈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深空探测实验室副主任于继科表示,实验室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深空产业链培育,目前,已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同时,正在筹划设立深空产业发展基金、空天技术先导基金等。还将持续开放合作,与各方共同构建协作共赢的深空经济生态体系。
深空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徽优势
这场大会齐聚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国际组织负责人、航天机构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碰撞“金点子”,分享新机遇。
“这次大会是面向全球科学家、工程师的技术交流平台与国际合作舞台,不仅聚焦技术研发本身的发展,更关注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及影响。”深空探测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朝斌表示,这将推动安徽在深空探测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发展,加速布局深空经济产业赛道。
“安徽高度重视深空探测的发展,去年,发布了空天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其中就包含深空探测。”胡朝斌说。
政策提出,到2030年形成以“低空+”“卫星+”和“深空+”三极驱动的产业生态,空天地、通导遥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实验室所在地合肥,在空天信息产业和深空探测上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合肥已集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中科卫星等上下游企业160多家,搭建了总规模超百亿元的空天信息基金丛林,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载荷制造、星座运营、通信终端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深空探测是安徽着力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这三大科创高地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史平彦认为,安徽在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方面的成果与深空探测密切相关,比如,深空探测的通信最终可能是靠量子来解决,而聚变能源研究有望为未来探索更深、更远的地外空间提供能源动力。
吴伟仁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提到,安徽着力打造聚变能源、量子科技和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将为安徽在深空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带来融合创新的独特优势。
深空经济产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长远发展潜力巨大。把握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融合创新之处,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发展,培育深空经济产业,将为安徽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赢得先机。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9月9日)
编辑 刘晓彤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点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