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企向未来!深圳市脑机接口协同创新转化对接会举行,临床转化联盟揭牌

时间: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8月22日下午,由市卫生健康委发起,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链党委联合主办的第十场“医企向未来”医企创新培育计划——“脑机接口”协同创新转化对接会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本次活动同步举办深圳市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联盟揭牌仪式,标志着脑机接口临床转化“深圳实践”迈出关键一步。来自政府部门以及医疗机构、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等13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与非医疗场景下的创新路径与转化前景。

活动在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院长张化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党组副书记、署长钟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曾晖,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丽萍等先后致辞,他们表示,“医企向未来”计划持续推进医企深度融合,此次聚焦脑机接口领域,搭建“需求—技术—价值—落地”全链条对接平台,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顶尖专家分享,聚焦技术前沿与转化实践

在主题分享环节,多位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权威专家依次发表演讲,从技术突破、临床应用到产业化等多个维度,探讨脑机接口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力杰分享了《深圳市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现状与未来规划》,系统介绍了该中心在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平台搭建、多中心协作机制、标准化评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进展,强调未来将重点推动技术临床验证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脑机接口临床转化“深圳模式”。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红伟以《植入式神经调控与双向脑机接口》为题,结合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实践经验,指出“读取—调控一体化”是下一代植入式脑机接口的重要方向。他强调,双向脑机接口不仅可用于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还有望实现情绪障碍的闭环干预与个性化神经调控。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岩在《脑机接口:从探索到转化》报告中,剖析了脑机接口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挑战与发展路径。他指出,脑机接口正逐步跨越“技术验证”阶段,向“规模化应用”迈进,亟需建立跨学科协作生态与可推广的评估标准,以实现可持续的转化闭环。

香港大学-哈佛大学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联合中心主任陈国樑重点介绍了新一代柔性微创ECoG设备的研究进展。该技术显著提升生物相容性与信号稳定性,为长期、安全监测大脑信号开辟新途径,有望广泛应用于癫痫定位、脑功能区测绘及闭环神经调控等领域。中国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院长石昕在报告《多轴交互的神经解码:从鼻、巢、胃、心到脑的早期行为干预窗口》中提出,应超越传统“脑中心”研究范式,重视多生理信号与神经系统的交互机制。他分享了多通道信息在早期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心理状态中的前沿探索,为脑机接口在行为干预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宋麒在《侵入式脑机接口与植入机器人》报告中,聚焦高通量微丝电极与机器人辅助植入系统。他表示,高精度植入机器人不仅能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效率,还可降低医生操作门槛,是推动侵入式脑机接口从科研走向临床普及的核心技术支撑。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骁健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之路》中提出,现阶段医疗级脑机接口应聚焦明确临床价值,集中资源攻坚卒中康复、脊髓损伤沟通与控制等医患需求迫切的领域,并通过医工紧密合作构建完整证据链,协同推进技术、临床与监管体系的融合发展。

联盟揭牌,共筑脑机接口创新生态

在“医企向未来”脑机接口协同创新转化对接会之后,会议进入第二环节。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力杰的主持下,现场举行了“深圳市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联盟”揭牌仪式。该联盟旨在整合临床、科研与企业资源,建立标准化临床评估体系,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临床应用,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深圳样板”。活动现场

创新产品亮相,展示前沿成果与方案

会场同步设置了脑机接口创新产品与成果展示区。多家企业、医院及高校带来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多家机构在技术合作、项目研发与成果转化方面达成初步意向。

汇聚深圳力量,共绘脑机接口新图景

本次对接会不仅是“医企向未来”系列活动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深度实践,更是整合政府、医疗、科研、企业、资本各方资源的重要举措。深圳市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联盟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深圳建成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高地,为国家脑机接口行业发展贡献“深圳智慧”与“深圳力量”。

未来,“医企向未来”计划将继续聚焦前沿医疗技术,搭建更多高效对接平台,优化创新生态,深化医企融合,助力深圳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守护人民健康。(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