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招教你辨别卫生泳池

时间:

  炎炎夏日,室内游泳成为市民消暑健身的热门选择。但泳池水质是否安全?如何避开卫生隐患?南昌市疾控中心(市卫健执法局)提醒广大市民,可通过“看、闻、验”三招挑选合格泳池。

  普通消费者如何快速判断泳池是否合格?疾控专家指出,可以看卫生许可证,正规游泳场馆需在前台、入口等显眼位置悬挂卫生许可证,这是场馆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审查、检测和监督的“凭证”;看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等级,按照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依次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越高,证明卫生管理越到位,卫生质量越可靠;看水质检测公示,游泳场所每场开放前、开放期间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指标的自检,检测结果会在入口醒目位置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看水质清澈度,主要看水质是否清澈见底、有无漂浮物、是否浑浊。

  通过“闻”判断消毒与清洁情况,正常消毒的泳池会有轻微的氯味,若气味过重刺鼻,可能是余氯超标,会刺激皮肤和呼吸道;若几乎没有氯味,可能消毒不足,存在卫生隐患;闻场所整体气味,更衣室、卫生间等区域应无明显腥臭味、霉味,若有异味,往往提示清洁不到位、卫生管理存在漏洞。

  通过“验”测体感与舒适度,适宜的游泳池水温一般在23℃—30℃,可伸手体验水温是否舒适,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影响游泳体验;用手触摸水面,若感觉水质顺滑,无黏腻感,说明水质相对较好;若有黏腻感,可能杂质较多,需谨慎选择。

  除了挑选合格泳池,专家还提醒市民注意游泳前后的健康防护,下水前务必冲澡,减少自身携带的污染物,认真浸泡浸脚池,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若正处于感冒、腹泻、皮肤病、红眼病等传染病期,或女性处于经期,建议暂缓游泳;游完后及时淋浴,重点清洁头发、耳朵、眼睛、口腔等部位,可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眼药水冲洗眼睛,预防眼部感染;游泳后适当补充水分,缓解因水分蒸发和代谢导致的脱水,切记不可饮用泳池水;若游泳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拨打属地卫健执法部门电话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洪观新闻记者 万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