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升级服务暖心 贺兰县答好养老民生卷

▲认真练习书法。

▼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跳舞。
68岁的张秀莲,正把年轻时的憧憬变为日常生活:学唱歌、练跳舞、交新友,时光在欢声笑语里变得轻快。每周声乐课,她都准时出现在贺兰县习岗镇德胜村日间照料中心。“早啊。”“来啦张阿姨!”熟稔的招呼声里,尽显她的乐观开朗。“来这儿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过得特别快,退休生活也多彩起来!”话语间,藏不住的是她满心的欢喜。
在贺兰县,这样的幸福场景正成为常态。今年,贺兰县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紧盯“设施完善、服务优化、产业培育、模式创新”四大领域,一边织密居家养老的“暖心网”,让服务贴心到家;一边筑牢集中供养的“保障墙”,为特殊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全县多元养老服务格局日益完善。
强基础补短板 养老设施提标升级
距离上课还有段时间,德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声乐教室已坐满了老人。大家围坐一起,或轻哼新学的曲调,或兴致勃勃分享家常,惬意的时光在热闹中缓缓流淌。
贺兰县拥有4.8万余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现实选择。像张秀莲,为了照顾孙辈搬来与子女同住,在忙碌之余渴望丰富精神生活,而照料中心开设的声乐、舞蹈、书法等课程,恰好满足了她的愿望。
近年来,为了让老年人“家门口”享幸福,贺兰县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建成14个日间照料中心、11个老饭桌以及13个社区食堂。通过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圈,汇聚各类资源,让多元化养老服务近在咫尺。
2018年投用的德胜村日间照料中心,内设餐厅、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休息室等多功能分区。书法室里,老人们执笔挥毫,韵味十足;舞蹈室内,踏着节拍舞动,活力满满;棋牌室中,凝神对弈,专注投入……这里精准对接着老人们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离不开社会力量参与。德胜村日间照料中心由贺兰县祥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夏学玲介绍,依托专业团队,中心持续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老人来此,不仅能享受就餐、剪发、洗衣等基础服务,还能报名‘老年大学’课程,丰富生活。同时,我们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送餐、陪同外出、代办事务等延伸服务。”
记者了解到,针对部分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单一、覆盖不足的问题,贺兰县今年统筹13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6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目前正稳步推进,切实将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民生工程的实效。
落实惠民举措 养老服务暖民心
走进贺兰县中心敬老院,暖阳洒满每个角落。老人们或在雕花廊下闲谈,或借助康复器械舒展肢体,或围坐棋盘凝神思索……这里居住着上百位由政府兜底供养的特困老人,集中照护既卸下了家庭重担,更让晚年生活暖意融融、质量倍增。
执行院长李嘉军介绍,院方提供涵盖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医疗护理、代办服务及安宁服务的全方位照护。步入康复训练中心,专业设施整齐排列,为老人康复提供了坚实平台。
每逢年节,敬老院更是热闹非凡。工作人员精心组织的文艺汇演上,歌声悠扬、舞步轻快、小品诙谐,老人们围坐欣赏,脸上漾着笑,手上打着节拍,为温馨的晚年生活增添欢腾色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贺兰县民政局副局长蔡鹏程表示,除保障特困老人外,县里还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人自愿入住机构,并持续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断完善政策,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
据了解,针对老年群体风险抵御能力弱的问题,贺兰县创新推出“保险+补贴+照护”三位一体保障机制:为4744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现“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稳步落实“两项补贴”政策,遴选5家专业机构摸排经济困难老人,建立“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档案;针对特困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建立“发现-评估-转介-跟踪”全流程机制,已帮助6名符合条件老人入住专业机构,有力减轻家庭负担,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 筑牢养老根基
近日,贺兰县富兴街街道金河社区73岁的梁凤琴老人,看着家门口新装的防滑扶手,脸上露出舒心笑容。“人老腿脚不灵,上个月在楼梯口摔了一跤,想起来还后怕。有了这扶手,出门晒太阳都踏实多啦!”她拉着网格员黄凯的手连连道谢。这小小的扶手,正是贺兰县将“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的生动缩影。
从防滑扶手、助浴器具到暖心助餐,贺兰县紧抓适老化改造契机,多措并举培育激活本地养老市场。在服务供给端,高效审核认定了18家专业改造服务商;在智慧服务端,依托“我的宁夏”政务平台上线370种适老商品,实现“需求一键匹配、服务全程追溯”,让老人足不出户享贴心服务。
为系统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贺兰县精准施策,制定《发展银发经济重点任务清单》。清单不仅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格局,更着力推动养老机构向“医养康护”一体化转型,满足多元健康需求;同时,积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向“智慧化”升级,借科技赋能提效能。系列举措持续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为养老事业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贺兰县直面农村养老痛点,创新探索“一村一策”解困路径,全力推动农村“老饭桌”可持续发展:深入调研后分类施策——对条件成熟的站点,提炼可复制推广的运营模式与经验;对确无需求或运营困难的站点,稳妥推进撤并转型,优化资源配置,筑牢长效根基。
从“老有所养”的基础保障,迈向“老有颐养”的品质生活,贺兰县正精心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细微处的关怀,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晚年,让舒心惬意成为常态。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