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首批政府储备排污权交易落槌

时间:

7月24日,阜阳市首批排污权政府储备库出让活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10余家企业围绕化学需氧量、氨氮两类污染物排污权指标展开激烈竞逐。最终,10家企业成功摘牌,累计达成交易10笔,成交金额约110万元,总出让年限为5年。这是继去年全市首笔排污权交易后,我市在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政企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方面迈出的新步伐。

  排污权是指排污单位经生态环境部门核定,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限定种类和数量污染物的权力。排污权政府储备库则是指由政府主导建立的排污权储备体系,通过对排污单位放弃使用、富裕等排污权采取无偿收回或财政资金回购等方式进行储备管理,用于调控市场供需、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完善储备库建设,全面摸排市内减排项目,建立市县两级政府储备库,做到“应收尽收、应储尽储”。

  “此次竞拍企业涉及再生资源利用、锂离子电池高效循环利用、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等多个领域,本次交易的成功,既保障了重大项目的排污指标需求,也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健全交易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启动政府储备库,调节排污权交易市场,重点支持和保障国家及省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化“双向赋能”,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排“实惠”。

  据了解,排污权交易改革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也是盘活“闲置”排污权资源、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我市自2024年起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环境资源配置体系,在政策宣传、储备库建设和交易鉴证等方面成效显著。

  去年6月,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皇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海泉风雷新能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吉尼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集中签约,实现我市排污权交易“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排污权市场交易17笔,交易总金额达136万元。

全媒体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洪昊 实习生 王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