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红”鹤岗,为何要建机场?

时间: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当"5万块买套房"的话题还在互联网上余温未散,鹤岗又甩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消息:这座因低房价走红的东北小城,真的要建机场了。

近日,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了鹤岗萝北机场的初步设计。这意味着,这座常住人口不足百万、GDP刚过380亿的边境城市,即将插上"翅膀"。有人纳闷:连高铁都没有的鹤岗,修机场到底图啥?

01

从"矿山镇"到"网红城":一座资源型城市的突围

翻开鹤岗的履历,会发现它的命运始终和地下的宝藏紧密相连。1914年,当地人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现了"露头煤",1918年第一家煤矿公司诞生,"矿山镇"由此兴起,一步步从镇升格为县,再到地级市。煤炭像一剂强心针,让这座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风光无限。

但资源的馈赠总有尽头。2011年,鹤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05.87万一路下滑到2022年的85.97万。就在外界以为这座城市会慢慢沉寂时,"低房价"意外让它成了网红——5万块能买套房的话题,让无数在大城市挣扎的年轻人把这里当成"精神乌托邦"。

可网红滤镜终究遮不住现实难题。有博主兴冲冲跑到鹤岗买房,却在社交平台吐槽:从哈尔滨过来要坐4小时绿皮火车,冬天自驾走高速得在冰天雪地里熬5个多小时。交通,成了这座"理想之城"最扎心的短板。

如今要建的萝北机场,其实是鹤岗筹谋了十多年的"破局棋"。从2013年开始谋划,到2022年获国务院立项,再到如今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座机场像个倔强的种子,在质疑声里慢慢生根发芽。按规划,2500米长的跑道将撑起每年45万人次的客流,5008平方米的航站楼虽不算宏伟,却足以让鹤岗人圆了"在家门口坐飞机"的梦。

02

不建高铁先修机场:边境小城的性价比选择题

"连高铁都没有,建机场是不是太超前?"这是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

确实,鹤岗至今没有G字头高铁,最快的佳鹤铁路"绿巨人"动车组,跑到哈尔滨还得4小时。但算过经济账就会发现,修机场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中国民航大学的刘光才教授算过一笔账:高寒地区建高铁,每公里成本可能高达3亿元,而几公里高铁的钱,就够建一座小型机场了。

对于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度的鹤岗来说,这笔账尤其关键。冻土、严寒让高铁建设成本飙升,而4C级机场的维护难度反而更低。更重要的是,高铁需要稳定客流支撑,可鹤岗每年流失的人口比机场规划的年客流量还多;但机场不一样,它像个灵活的开关,旺季能迎接避暑的游客,淡季也能保障必要的物资运输。

在黑龙江省的版图上,这样的选择早有先例。目前全省14座民用机场里,除了哈尔滨太平机场是4E级,其他都是4C级,年客流量多在十几万到五十万之间,和鹤岗机场的规划规模相当。按照省里的蓝图,到2035年要建成23座民用机场,让90%以上的国土和人口被100公里半径的机场服务圈覆盖。鹤岗机场,正是这张交通网里关键的一块拼图。

03

石墨与白鹳:非煤经济的"双引擎"

走进鹤岗的转型实验室,会发现这里藏着两个不为人知的宝藏。

一个埋在地下——亚洲最大的石墨矿。已探明的17.31亿吨储量让这里有"亚洲第一矿"的美誉,而石墨恰恰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负极的核心材料。现在,中国五矿等大企业已经入驻,从采选到球形石墨再到负极材料的产业链正在成型。但原材料运出去、精加工设备运进来,都需要更便捷的通道,机场的货运功能正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另一个飞在天上——嘟噜河湿地的东方白鹳。这种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珍稀鸟类,把最北的家安在了这里。加上亚洲最大的鹤北红松母树林,44.67%的林木覆盖率,让鹤岗有了"半城山水半城林"的底气。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后,夏天的湿地公园里,越来越多南方游客举着相机追拍白鹳的身影。

当地旅游局的人说,最头疼的是旺季运力。夏天避暑、冬天玩雪,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火车加开来不及,长途车又太冷。机场就像个弹性气囊,能接住突然涌来的客流。想象一下,南方游客早上从三亚起飞,中午就能在鹤岗的湿地里看白鹳,这样的体验或许很快就能实现。

04

边疆小城的"空中桥梁"

站在萝北县的高处往北望,黑龙江主航道对岸就是俄罗斯犹太自治州。235公里的边境线,既意味着守土有责的重任,也藏着跨境合作的机遇。

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的观点很有启发:"边境城市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安全账。"在人口向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下,像鹤岗这样的边疆城市需要探索"保障性发展"——既要守住国土,也要让留下来的人过上好日子。机场带来的不仅是客流物流,更是一种"存在感"的证明。

当然,现实的挑战摆在眼前。业内人士透露,小城市机场刚起步时,往往需要财政补贴航线。对GDP刚过380亿的鹤岗来说,这笔开销不算小数目。但换个角度看,当年因煤炭而兴的鹤岗,不正是靠着一条条铁路把资源运出去,才换来城市的繁荣吗?如今,或许该轮到飞机来续写故事了。

有人说,鹤岗建机场就像给自行车装发动机,听起来有点不搭。但别忘了,这座城市从诞生起就带着敢闯的基因——从发现"露头煤"到成为煤矿重镇,从资源枯竭到靠低房价出圈,每一次转身都出人意料。

或许用不了多久,当第一架飞机降落在萝北机场,从舷窗望下去,既能看到整齐的红松母树林,也能瞥见那些传说中5万块买的房子。那时的鹤岗,可能不再只是"低房价"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一座既有烟火气、又有诗与远方的边疆新城。毕竟,对一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来说,再给它一次"起飞"的机会,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