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渔业发展部来衡调研渔业发展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

时间:

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讯(通讯员 陈欢 )2025年7月22-23日,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渔业发展部调研组深入祁东县、衡南县等地,就大宗淡水鱼苗种生产能力以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在涟松鱼苗孵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了解种鱼养殖情况现场

22日,调研组来到祁东县涟松鱼苗孵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原祁东黄土铺国营渔场),调研了鱼苗育苗厂、种鱼亲本养殖基地以及我国著称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筠院士五十年代创建的祁东黄土铺国营渔场旧址。现场调研后,召开了鱼苗孵化养殖专业户的座谈会,合作社负责人及养殖户详细介绍基地生产经营状况和正在修葺的原祁东黄土铺国营渔场办公楼以及筹建鱼文化博物馆情况。该基地现有种鱼亲本养殖池1254亩,鱼苗孵化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边鱼、银鲴、鳜鱼、翘嘴、泥鳅以及观赏鱼类如铅笔鱼、锦鲤等十多个品种,年产鱼苗260余亿尾,销售到包括新疆、西藏在内10多个省份,年收入1500余万元,年利润800余万元。基地还通过不断自行研究和引进新繁殖技术,鱼苗孵化率逐年提升,现在一般品种可达到90%以上,生产效益越来越好。

调研组在衡南县湘江水域监测点查看监测捕捞鱼类品种现场

23日,调研组来到了衡南县湘江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点,了解湘江衡阳段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情况。在监测捕捞作业船上,与从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询问了近年来湘江衡阳水域主要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珍稀水生生物分布情况以及水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工作人员汇报称,经过8天的监测性捕捞,共发现鱼类72种,其中不乏刀鲚、叉尾斗鱼、长身鳜、暗鳜、波纹鳜、大刺鳅等珍稀鱼类,监测到的鱼类品种特别是珍稀鱼类品种和数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增加,湘江衡阳段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调研组对衡阳渔业发展和湘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强调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产业,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利用湘江衡阳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势,大力扶持鱼苗育种和水产养殖产业,为推进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衡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