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味的约定小说林夏陈屿樟木味的约定精选章节 林夏陈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章槐花撞碎樟木香旧书店的木门轴该上油了。风一穿堂,
“吱呀——呀”的声响就裹着槐花香飘进来,绕着书架转两圈,
才肯落在林夏摊开的旧书页上。她蹲在柜台后,指尖捏着块软布,
正细细擦一本1983年版的《红楼梦》。书脊磨得发毛,
墨绿色封皮上的烫金“红楼梦”三个字只剩浅浅的印子,像被岁月咬过一口。
樟木书架的味道从头顶漫下来,混着纸页的霉味、油墨的陈味,还有窗外钻进来的槐花香,
酿成一种独属于“拾光书店”的气息——这是林夏守了五年的味道,从23岁到28岁,
从她把“拾光书店”的木牌挂上门楣那天起,就没散过。
“叮铃——”门楣上挂着的铜铃突然响了,比风推木门的声音脆亮,
惊得林夏指尖的软布抖了一下,蹭过书脊的毛边,带起一小撮纸絮。“请问,
有1998年版的《边城》吗?”男声不高,像浸了温水的棉线,轻轻落在林夏耳尖。
她的动作猛地顿住,手里的软布悬在半空,连呼吸都慢了半拍。这声音太熟了,
熟到让她想起高中教室后墙的爬山虎,想起课桌里偷偷出现的桂花糖,
想起某个槐花开满操场的傍晚,有人在她耳边说“等槐花开满整条街,
就带你去看边城的河”。林夏缓缓抬头,视线越过堆到胸口的旧书,撞进一双带笑的眼睛里。
男人穿件浅灰色的薄外套,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一块旧手表——表盘是暗蓝色的,
表带磨得有些发白,林夏记得,这块表是陈屿18岁生日时,他爸爸送的。他瘦了点,
下颌线比高中时更清晰,眼角多了道浅浅的纹路,但笑起来时,左边嘴角的梨涡还在,
和十年前一模一样。是陈屿。那个在她17岁的夏天,总把桂花糖塞进她课桌抽屉,
总在晚自习后跟在她身后,走那条栽满槐树的回家路的男生。林夏的指尖攥紧了软布,
布料的纤维硌得指腹发疼。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比如“你怎么来了”,
或者“好久不见”,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句干巴巴的“稍等”。她站起身,
转身走向最里面的书架——那是她特意留出来的“珍藏架”,放的都是她舍不得卖的旧书,
有她高中时的课本,有顾客送的绝版书,还有……那本1998年版的《边城》。
书架最高一层,蓝封皮的书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旁边挤着一本1995年的《城南旧事》。
林夏踮起脚,指尖碰到《边城》的书脊时,心跳突然快了起来,
像高中时被陈屿撞见她在课桌上写他名字,慌乱得厉害。她把书抽出来,转身递过去。
陈屿伸手接的时候,指腹不经意蹭过她的手背,温温的,像当年在操场边,
他帮她捡掉在地上的橡皮时,指尖无意的触碰。林夏像被烫到似的,飞快地收回手,
指尖还留着他掌心的温度,烫得她指尖发麻。陈屿没注意到她的小动作,低头翻开了书。
扉页是米黄色的,边缘泛着淡淡的黄,像被阳光晒旧的纸。他的指尖在扉页上轻轻划着,
突然“嗤”地笑出声,声音里带着点怀念的软:“原来你真留着。
”林夏凑过去看——泛黄的纸页上,是她十七岁时写的小字,字迹还带着少女的娟秀,
有点歪歪扭扭:“陈屿说,等槐花开满整条街,就带你去看边城的河。
2014年4月23日,槐花开了。”那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
她和陈屿躲在图书馆的角落,一起看这本《边城》。看到翠翠等傩送的段落时,
陈屿突然凑到她耳边,轻声说:“林夏,等咱们毕业,槐花开满整条街的时候,
我带你去看边城的河,比书里写的还好看。”她当时脸都红了,趁他不注意,
偷偷在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想当作秘密藏起来。后来毕业季太忙,
再后来……他们就断了联系。窗外的槐花开得正盛,风一吹,
雪白的花瓣就像碎雪似的飘进来,落在陈屿摊开的书页上。他把书轻轻抱在怀里,
像抱着件稀有的宝贝,抬头看向林夏时,眼睛里亮得像落了星光:“当年我去边城,
带了两本《边城》,一本想给你,却没敢送。后来我找了你好久,问了好多同学,
都不知道你去了哪里。直到上周,我路过这条街,看到‘拾光书店’的牌子,
想着进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找到你了。”林夏的喉咙有点发紧。
她想起五年前开这家书店时,特意选了这条栽满槐树的老街。不是因为这里租金便宜,
而是因为高中时,她和陈屿总走这条街回家。那时候槐花开得密,两人并肩走在树下,
花瓣会落在他们的肩膀上、头发上,陈屿会帮她把花瓣摘下来,指尖偶尔碰到她的发梢,
让她心跳好半天。她以为这个约定早就被岁月埋了,就像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没送出去的桂花糖,都散在高中毕业后的风里。可没想到,有人还记得,还带着当年的约定,
找了她十年。“林夏?”陈屿见她不说话,轻轻喊了她一声,声音放得更软,“现在,
能不能请你再等我一次——这次,我们一起去看边城的河,好不好?”林夏看着他眼里的光,
又低头看了看他怀里的《边城》,蓝封皮上落着一片槐花瓣,
像当年她写在扉页上的那个约定,终于被风吹回了她面前。她吸了吸鼻子,突然笑了,
声音里带着点哽咽,却很清晰:“好。”铜铃又响了,这次是林夏伸手推开了门。风涌进来,
带着满街的槐花香,裹着樟木味的旧书气,还有两个人没说出口的、藏了十年的心意,
一起飘向了远方——那里,有一条属于边城的河,正等着他们去赴约。
第二章桂花糖里的旧时光陈屿再来书店时,手里多了个纸袋子。那天是周末,阳光特别好,
透过书店的玻璃窗,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林夏正坐在窗边的藤椅上,
翻一本顾客刚还回来的《小王子》,书页上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去年秋天的。
“叮铃”的铜**响起时,她抬头就看见陈屿站在门口,浅灰色外套换成了白色的T恤,
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子,袋口露出一截透明的糖纸,是她熟悉的桂花糖的颜色。
“没打扰你吧?”陈屿走进来,把纸袋子放在柜台上,指尖敲了敲袋子,
“路过巷口那家老店,想起你以前爱吃这个,就买了点。”林夏的视线落在纸袋子上,
心跳又开始不争气地加速。巷口那家“老顾桂花糖”,是高中时她和陈屿常去的店。
店主是个姓顾的老爷爷,做了一辈子桂花糖,糖块是浅黄色的,裹着透明的糖纸,咬一口,
满嘴都是桂花的甜香,一点都不腻。那时候陈屿总说她“像只小松鼠”,
因为她总把桂花糖藏在课桌抽屉里,上课偷偷掰一块放进嘴里,甜得眼睛都眯起来。
有一次被老师发现,陈屿还替她挡了下来,说糖是他的,结果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谢谢。
”林夏伸手拿起纸袋子,指尖碰到袋子的边缘,温温的——应该是刚从店里买的,
还带着点余温。她打开袋子,拿出一块桂花糖,透明的糖纸在阳光下泛着光,
里面的糖块还是老样子,浅黄的,带着细细的桂花碎。她剥开糖纸,把糖块放进嘴里。
熟悉的甜香瞬间在口腔里散开,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她忽然想起高三那年的冬天,
她感冒了,嗓子疼得说不出话,陈屿就每天给她带一块桂花糖,说“甜的能润嗓子”。
那时候她总觉得,陈屿的桂花糖,比医生开的药还管用。“还是以前的味道吗?
”陈屿坐在她对面的藤椅上,手肘撑在膝盖上,看着她吃糖的样子,眼睛里带着笑。“嗯。
”林夏点点头,嘴里含着糖,说话有点含糊,“顾爷爷还在开店吗?”“在呢,”陈屿说,
“他还记得我,问我是不是来给‘总躲在我身后吃糖的小姑娘’买的。
”林夏的脸一下子红了,把剩下的糖块嚼碎,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耳朵都热了。
她低头翻了翻手里的《小王子》,假装看书页,
其实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偷偷看陈屿——他正盯着书架上的书看,手指偶尔会碰到书脊,
动作很轻,像怕碰坏了似的。“你这五年,一直在这里开店吗?”陈屿突然开口,
打破了沉默。“嗯。”林夏抬起头,把《小王子》放在腿上,“毕业后我去了外地读大学,
学的是编辑出版,本来想留在大城市做编辑的,但是……”她顿了顿,看向窗外的槐树,
“后来还是想回来,找个安静的地方,开家旧书店,就选了这里。”其实她没说,她回来,
还有一个原因——她总觉得,陈屿说不定会回来,会路过这条街,会看到她的书店。
虽然她也知道,这有点像自欺欺人,但她还是想等一等。“挺好的。”陈屿看着她,
眼神很柔和,“我这十年,换了好几个地方。大学去了西安,学的是建筑,
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去年才调回咱们市。”“建筑?”林夏有点惊讶,
“我还以为你会学文学呢,你以前作文写得那么好。”高中时,
陈屿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读。他写的文章很细腻,尤其是写风景的段落,
总让她想起《边城》里的文字,温柔又有画面感。她还记得,
他曾在一篇作文里写过这条槐花开满的街,写“有个姑娘总在树下捡花瓣,头发上沾着槐花,
像落了星星”——她知道,那篇作文写的是她。陈屿笑了笑,
指尖挠了挠太阳穴:“本来想报文学的,但是我爸说建筑更实用,能养家。后来读着读着,
也觉得挺有意思的,能设计出好看的房子,也挺好。”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我还是喜欢读文学书,尤其是《边城》,这十年,我翻了不下十遍。
”林夏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软的,暖暖的。她看着陈屿,
突然想起他当年去边城的事:“你当年去边城,是毕业旅行吗?”“嗯。”陈屿点头,
眼神里多了点怀念,“高中毕业那年夏天,我一个人去的。本来想找你一起去,
但是……”他的声音低了下去,“那时候我妈突然生病,我忙着照顾她,等我忙完,
再联系你的时候,发现你的手机号已经换了,去你家找,也没人。后来问同学,
他们说你去外地读大学了,具体在哪里,也不知道。”林夏的心里有点酸。
她想起高中毕业那年,她爸妈离婚了,她跟着妈妈去了外婆家,手机号换了,
也没来得及告诉同学。等她安定下来,想联系陈屿时,
却发现自己早就弄丢了他的联系方式——那时候她把他的手机号记在课本上,
课本被妈妈当作废品卖掉了。“对不起。”林夏轻声说,声音有点发涩,
“那时候我……”“不用道歉。”陈屿打断她,眼神很认真,“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且,
现在我们不是又遇到了吗?”他的话像一颗糖,瞬间融化了林夏心里的酸涩。她看着陈屿,
突然笑了,眼角弯起来,像当年那个在槐树下捡花瓣的姑娘。陈屿看着她的笑,也笑了。
他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递到林夏面前:“对了,我还带了个东西给你看。
”照片有点旧了,边缘微微卷起,上面是一个少年站在河边的背影。少年穿着白色的T恤,
手里拿着一本蓝封皮的书,正是1998年版的《边城》。河边有翠翠的雕像,
远处是青灰色的吊脚楼,河水碧绿,像一块翡翠。“这是我当年在边城拍的。
”陈屿指着照片,声音很轻,“我当时想,等以后找到你,就把这张照片给你看,
跟你说‘你看,边城的河真的很好看’。”林夏接过照片,
指尖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的少年背影,心里像被灌满了桂花糖的甜意。她抬头看向陈屿,
正好对上他的视线,他的眼睛里映着窗外的阳光,亮得像当年槐树下的星光。“陈屿,
”林夏轻声说,“我们什么时候去边城?”陈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像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下周怎么样?我已经跟公司请假了,咱们可以去玩三天,慢慢看。
”“好。”林夏点头,嘴角的笑意藏不住,“那我这几天把书店关好,
跟隔壁的张阿姨打个招呼,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嗯。”陈屿应着,
视线落在她手里的照片上,又落在她嘴里还没化完的桂花糖上,突然说,“林夏,
这次去边城,我不会再让你等了。”林夏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看着陈屿认真的眼神,
用力点了点头:“好。”窗外的阳光更暖了,槐花香飘进来,混着桂花糖的甜香,
还有樟木味的旧书气,酿成了一种新的味道——那是属于他们的,重新开始的味道。
第三章旧书店里的小秘密距离去边城还有三天,陈屿几乎每天都来书店。有时候是早上,
他会带一杯热豆浆和两个肉包,放在柜台上,说“路过早餐店,给你带的”;有时候是傍晚,
他会帮林夏整理书架,把乱掉的书一本本归位,指尖划过书脊时,
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宝贝;有时候他什么也不做,就坐在窗边的藤椅上,
看林夏擦旧书、写书单,偶尔跟她聊几句书里的故事,或者高中时的趣事。
书店里的老顾客都看出来了。比如住在隔壁楼的王奶奶,每天下午都会来书店看一小时报纸,
这天她放下报纸,看着正在整理书架的陈屿,笑着对林夏说:“小夏啊,这小伙子不错,
对你上心,你可得抓紧了。”林夏的脸一下子红了,低头擦着手里的书,假装没听见,
心里却像喝了蜜似的,甜丝丝的。陈屿听见了,回头对王奶奶笑了笑,又看向林夏,
樟木味的约定小说林夏陈屿樟木味的约定精选章节 林夏陈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