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15首经典诗词,撩人心弦

时间:

01

《清平乐・留人不住》

——北宋.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释义:苦苦留人却留不住,恋人酒醉后解开船缆乘船离去。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春水中行驶,经过了一路黄莺啼鸣的地方。渡口杨柳郁郁青青,每一片枝叶都饱含着离情别绪。从此后不要寄情书了,画楼中的欢情不过是一场春梦,毫无凭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生动地刻画了送者的痴情与别者的无情。上阕中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将送者的挽留与行者的决绝形成鲜明对比,女子想象着恋人一路上的春景,虽景色宜人,但 “过尽” 二字暗示了两人的分离。

下阕的杨柳 “枝枝叶叶离情”,借杨柳表达女子的离情,而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看似负气的话语,实则体现出女子因爱而不得的哀怨和无奈。整首词情感细腻,将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

0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义: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赏析:这是一首忆昔之词,描绘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游玩的欢乐场景。“常记” 表明这是她常常回忆的事情,“沉醉不知归路” 体现出她的尽兴和率真。

“误入藕花深处” 后的 “争渡” 场景,充满了动态感和趣味性,生动地展现了少女的活泼与俏皮。

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也反映出李清照早年生活的美好与自在。



03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村风光和村民的生活,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空山” 凸显出山中的宁静与空灵。

颔联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体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怀。颈联描写了浣女归来和渔舟顺流而下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尾联中诗人表示愿意留在这山中,体现出他对山水田园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意境清新,富有诗意。



04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释义: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用竹筐挑着食物,孩童们提着盛满汤水的壶,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青壮年男子在南冈收割小麦。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赏析:这是一首讽谕诗,描写了农民在麦收时节的辛苦劳作和贫困妇女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诗中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细致描写,如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艰辛。

同时,通过与自己的对比,“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5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释义: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 “宫市” 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诗中对卖炭翁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展现了他的艰苦生活。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矛盾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而宫使的飞扬跋扈与卖炭翁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06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释义:昨天进城卖蚕丝,回来的时候眼泪沾满了衣襟。看到那些浑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却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蚕妇辛苦劳作,却无法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却过着奢华的生活。“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通过蚕妇的泪水,表达了她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最后两句的对比,更是将这种不公平凸显出来,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7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释义: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斑白,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赏析:这首词以 “听雨” 为线索,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心境。少年时的欢乐无忧,壮年时的漂泊流离,晚年时的孤寂凄凉,通过雨声的烘托,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个时期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08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释义: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赏析: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通过描写残秋的景色和自己的孤独、凄凉之感,表达了她对亡夫的思念和对国破家亡的悲痛。

开篇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不仅音韵优美,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以黄花自比,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憔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09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释义: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这是一首离别词,描写了作者与恋人分别时的情景和感受。上阕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离别奠定了基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腻地刻画了恋人分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下阕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凄美,成为了千古名句。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0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释义: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赏析:这首词是陆游写给前妻唐婉的,表达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悲剧。上阕回忆了与唐婉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以及被迫分离后的痛苦和无奈。

“红酥手,黄縢酒” 的描写,充满了温馨的画面感,但随后的 “东风恶,欢情薄”,却将这种美好打破。

下阕描写了分别后的相思之苦,“桃花落,闲池阁”,景色凄凉,衬托出作者的悲伤。最后三个 “莫” 字,既有对过去的悔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慨万千。



1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释义: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即使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女子深闺的寂寞和哀怨。“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 “深” 字,不仅写出了庭院的幽深,更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下阕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以景衬情,将女子的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2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释义: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首词以秋景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阕写景,“碧云天,黄叶地”,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幅辽阔的秋景图。“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将思乡之情融入景色之中,意境开阔。

下阕抒情,“黯乡魂,追旅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13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释义:雾失楼台,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赏析:这首词是秦观被贬郴州时所作,表达了他的孤独、凄凉和思乡之情。上阕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营造出一种迷茫、孤寂的氛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下阕的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本是表达友情的温暖,但在作者的处境下,却更增添了他的愁苦。“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无奈。


14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释义: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这首词以舟行吴江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阕 “一片春愁待酒浇”,点明了作者的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

下阕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运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时光的流逝具象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5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释义:轻移莲步从横塘前匆匆走过,只能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梅子黄时的雨,处处都在下雨,我怎么敢再去见她一面呢?

即使见面,谁又能和她一起欣赏这美景呢?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一位女子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惆怅之情。上阕写作者与女子的错过,“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充满了遗憾。

下阕的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博喻的手法,将闲情比作烟草、风絮和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愁绪之多、之广、之深。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