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寿光】研学“蔬香里” 感知“农圣经”

时间: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作为全国首个以贾思勰农学思想和《齐民要术》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研学基地——寿光菜博会,总占地4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研学,是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2025年,菜博会新建1000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蔬香里”研学馆,打造了“农圣文化传承+科技农业探秘+劳动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学课堂,引领青少年在一粒种子的旅程中,读懂中国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原来古人是用秸秆给蔬菜盖‘被子’,我们今天用传感器控制大棚温度,原理一脉相承!”近日,在菜博会“蔬香里”研学馆内,日照实验初中学生王轩手持温控仪,对比着《齐民要术》记载的“草秸覆菜”与现代大棚数据,惊叹连连。

在“未来农业”体验区,学生们正亲手铺秸秆、测地温,感受从“草秸覆菜”到智能控温的技术跃迁。“看!显微镜下的白菜叶脉像高速公路!”在“微观研究所”,学生们的好奇心在这一刻得到充分释放。透过专业设备,植物维管束的微观世界与隔壁展厅的水培系统形成奇妙呼应。展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以“解密科技”为核心理念,设置主题实验室,学生们可以用乐高搭建无土栽培架,化身“小育种师”筛选优势基因,调配营养液破解“水的密码”,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智慧农业的底层逻辑。

步入“蔬香门第”展区,手握泛黄书卷的贾思勰青铜像,一旁正是《齐民要术》中“窖藏保鲜”的场景。研学课程负责人周少波介绍:“这本农业奇书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寿光蔬菜产业的‘基因图谱’。”

作为本届菜博会研学的“点睛之笔”,全新落成的“蔬香里”研学馆面积10000平方米,以“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为主线,构建了“农圣文化体验区”与“非遗手作传承区”两大核心板块,包含种子广场、农圣学堂、农事体验、科技解密、大棚实践等20余个主题研学场景,50余个体验式研学项目,将“看”与“做”、“古”与“今”、“知”与“行”深度融合,打造了全国首个蔬菜主题研学综合体。

环顾其中,一个个内容各异的研学“课堂”正在开展:农圣学堂,这里是菜博会“蔬香里”研学馆的核心文化载体,学子们通过手读《齐民要术》活动,在书声中完成文化的传承;传统农耕区,从《齐民要术》走来的农具,让学生们在推犁翻土中体验“深耕易耨”的农谚精髓,以具象化场景激活古籍中的农耕智慧,触摸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显微镜下的蔬菜细胞观察,揭开“一菜一世界”的微观奥秘;检测水的PH值,在老师带领下配置蔬菜成长的营养液……

可以说,研学馆中的每一项课程,都与菜博会各展馆紧密联系,并能在《齐民要术》中找到对应的记载。整个研学馆就像一本打开的《齐民要术》,“讲述”着现代人可以参与的沉浸式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蔬菜主题研学综合体,“蔬香里”已形成独特辐射效应:与潍坊非遗中心共建传习工坊,联合中国邮政推出联名文创,吸引十余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4月9日,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寿光菜博会在“蔬香里”研学馆举行了“泰山研学小院士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我们不仅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一代,更要构建农旅融合的产业新生态。”周少波表示。

研学馆的建设,丰富了菜博会研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弥补了“参观多、实践少”的短板与不足。在其他展馆的研学以“看”为主,在研学馆的项目都是以“做”为主。“同学们在其他馆中学到的知识、看到的先进种植模式,可以‘第一时间’在研学馆中进行集中解密和实践。”研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蔬香里”研学馆已入选山东省优秀研学课程,第二十六届菜博会期间,预计可接待全国百余所学校的万余名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