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河铭记 ∣英烈吴继光:热血洒淞沪 青山埋忠骨

时间:

大皖新闻讯安徽,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安徽儿女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吴继光,这位从安徽大地走出的抗日英烈,以他的英勇无畏和壮烈牺牲,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少年立志:从皖东乡村走出的英雄

大皖新闻记者从明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1903年,吴继光(原名吴绍麟)出生在安徽明光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在父亲熏陶下熟读四书五经,并常以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为榜样,尤以效法抗击倭寇英雄戚继光,遂更名为吴继光。

14岁时,吴继光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军队,踏上了保家卫国之路。然而,他很快发现军阀部队内部腐败不堪,于是选择离开,前往上海成为一名警察。在上海期间,他接触到更多新思想,进一步坚定了救国的决心。

记者查阅《明光市志》了解到,当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吴继光立即参加了革命。因在追随孙中山革命斗争中历经艰辛、出生入死、勇敢作战、表现突出,所以当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时,吴继光又因才智过人被任命为军校一期教官,后又因没有军校学历而辞去教官成为黄埔军校二期步兵科学员。1925年9月,吴继光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直接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尉连长,后逐步擢升为营长、团长、少将旅长等职。

淞沪会战:血战到底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来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吴继光时任陆军第十八军五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一七四旅旅长。1937年8月2日,吴继光在石家庄刚刚与日本侵略军交火时,忽然接到军令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吴继光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他们先是布防于新市区马玉山路,进攻窜入公大纱厂的敌人,随后调至宝山月浦一线。在八字桥战役中,吴继光亲自率领部队攻打日军据点,攻克宝山铁路桥,重创日军,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的勇气。

然而,由于装备差距和日军的猛烈进攻,五十八师伤亡惨重。11月7日,日军发起强行合围攻势,吴继光率部向白鹤港转移。在撤退过程中,他看到友军撤退混乱,毅然决定率军构筑工事,掩护友军撤退。他深知此行凶险,但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

从11月5日到9日,吴继光率部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成功完成掩护任务。此时,他的部队已被日军重重包围。11月9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强行架桥渡河,吴继光亲自带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在这危急关头吴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但在11日21时指挥部队突围中不幸被日本侵略军炮弹击中,当场殉国,年仅34岁。

英魂不朽:烈士精神激励后人

吴继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1956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民政部统一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吴继光入选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吴继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永不言败。

安徽这片土地,因吴继光等英烈的热血而更加壮丽。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江淮儿女,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安徽的辉煌篇章。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周镕健 尚雅婷 实习生 王凡丹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