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共绘乡村发展新画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亮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为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农业现代化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安全可靠,农业农村更有“现代范”,农业产业链条更有国际竞争力,农业发展更加绿色,乡村生活更加幸福、宜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农业强国之路。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对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突破1.4万亿斤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但农业生产基础不牢、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要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农业强国的根基在于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智能农机在田间轰鸣作业、无人机穿梭忙碌、北斗系统精准导航……如今,全国各地春耕正插上“科技的翅膀”。近日,在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蒋庄村,农民驾驶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实施杂草防治作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在乡村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供水设施、能源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更多资源力量配置到产业就业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建立区域劳务协作平台,构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帮扶产业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并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这一系列民生举措,将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能落地、能实现。建设农业强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坚决贯彻落实好《规划》各项要求,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必将迎来广阔前景,乡村必将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全面实现,广大农民生活必将越来越红火。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