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0幅农民画作品 入围国家级展览复评

8月19日,记者从省文联获悉,《高原社火颂华年》《轮子秋》等我省10幅农民画作品入围国家级展览复评,这些饱含泥土芬芳的画作,以炽烈的色彩、质朴的笔触,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海乡村的蓬勃生机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为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将于2025年10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览旨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服务基层,培育文明乡风。青海省美术家协会民间艺委会与西宁市美术家协会积极动员会员创作,经严格遴选,来自大通县和湟中区的10幅优秀农民画作品脱颖而出,成功获得报送资格并通过初评,进入全国复评。其中,朱锦明创作的《高原社火颂华年》以青藏高原河湟民间社火文化为创作主题,通过概括和提炼社火重要角色和着装色彩,如舞龙、舞狮、太平鼓、灯官、傻公子、大姑娘和不可或缺的哑巴、胖婆娘等,表达新时代农村振兴文化的浓厚气息和幸福生活、人民安康的感恩情怀。该作品的绘画工艺在传统农民画的基础上,运用品质较高的画材和颜料,人物形象和道具平面装饰中富有写实、夸张的手法,致力于更好地塑造画面气息,把高原人民的丰富美感呈现给观众。而朱广芬创作的《轮子秋》是流行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传统体育活动,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土族轮子秋,土族语称为“卜日热”,意为旋转,即转轮轮。每年正月农忙过后,土族青年们将大板车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两名身着彩装的姑娘在上面飞旋起舞。为求一年神清气爽,男女老幼在“轮子秋”上转一转已成习俗,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2008年6月7日,土族轮子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复评的农民画作品,深深植根于高原大地丰厚的文化土壤,国家级展览取得的成绩是对我省农民画艺术创作水平的充分肯定,也为青海农民画走向全国更高平台提供了宝贵机遇,展现了我省农民画创作的蓬勃活力。(记者 宁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