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是我们的故事!

时间:

青岛新闻网7月19日讯(记者 张晓楠)话剧《地铁六号线》今日在北京二七剧场隆重上演。它以青岛地铁班组建设为核心,通过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青岛地铁人的奋斗群像,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丰硕成果。

在台下,坐着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是《地铁六号线》的角色原型,是千千万万平凡岗位上的青岛地铁人的代表。看到台上着自己的故事,熟悉的场景和情节在舞台上重现,仿佛时光倒流,将他们带回那些熠熠闪光的日子。

“咱这焊花,也能在舞台上闪光!”

杨会昌:中铁十八局青岛地铁5号线02工区麦澳区间综合保障班组工人党员、两进人员

我是个老兵,也是老党员,干地铁十多年了。刚来那会儿,就知道埋头干。后来项目上搞“党员亮身份”,书记说“党员要带头、做表率、争模范”,这话我记心里了,就像戏里演的那个带头抢修的老党员,特别“对味儿”!

有一次,龙门吊半夜趴窝,盾构机停了,都想着等天亮找专家。我瞅了瞅说:“给我仨人,俩个半钟头搞定。”结果兄弟们一起上,一个半钟头就修好了!看话剧里演抢修那段,我就想起那天晚上,心里特亮堂!

我就是个电焊工,弧光一闪,就是我的舞台。创新得较真,安全得死磕,奉献得担当!看了话剧,更觉得咱这焊花,也能在舞台上闪光!”

“演的真就是我们干的事!”

安振超:中铁十二局青岛地铁5号线03工区、09-1工区项目书记

当我看到舞台上,工人在宿舍里一起过生日的场景,内心的感受可谓是五味杂陈。熟悉的场景和情节在舞台上重现,仿佛时光倒流。刚建班组那会儿,我带着信访小组搞“网格行动”,把旁边2100多户居民情况摸了个透,台账就摆我桌上最显眼的地方。我看话剧里也演了,演的真就是我们干的事!

工地边上有栋老楼,年头久了,基础浅,老百姓能安心吗?我拉着班组长、技术员,反复试爆,研究数据,把爆破震动从0.7厘米/秒压到了0.3以下!还在居民楼里装监测,数据实时看,随时调方案。现在,大爷大妈过节还给咱送饺子、送粽子!看到台上演员演怎么一点点调参数、看监测仪,跟我们在居民楼里跑进跑出一样,特别真实!

“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感觉很奇妙”

侯涛:中铁十二局青岛地铁5号线03工区福宁立交站开挖支护班组工人、优秀班组长

咱这活儿,炸的是石头,保的是民心!真就跟演话剧似的,在居民楼中间“动手术”!每次放炮前,我都得带着兄弟们往居民楼跑,看震动监测仪,看完再跑回来调参数,一点不敢马虎。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感觉很奇妙——那些原本只是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如今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台上那个钻爆破参数的演员,跟我干的事一模一样,看得我都想上去跟他唠唠!

我老跟班组里的兄弟说,地铁往地下钻,这“根”得扎在老百姓心里头!咱喊的“人民地铁为人民”,那不是空话,是实打实干出来的!班组建设,就得把这份心,这份责任,装到每个兄弟的活儿里去!看了话剧,更觉得咱这“根”,扎得对!

“咱们工人那份自豪感,我懂!”

李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土建03工区磐石(混凝土)班组工人、优秀班组长

我这活儿,讲究的是“内实外美,不渗不漏”!要做到这个,班组建设是根儿!我们就是按地铁集团“两进三环四管五保”这个法宝推进的。话剧里也讲这个“法宝”,就是我们每天干的活!

现在,安全、质量,责任大伙儿一起扛;风险,大伙儿一起防;有了成绩,那是大伙儿一起的光荣!以前可能叫干啥就干啥,现在不一样了,兄弟们主动找问题,一块儿想办法解决!最让我高兴的是,大家伙儿从“农民工”慢慢变成了有本事、有担当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以前是被管着干,现在是班组自己管自己,还能带动别人!这“小班组”真能撬动“大管理”!舞台上演咱们工人一点点成长、转变,那份自豪感,我懂!

“话剧把咱这套管理演活了”

张锟太: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土建04工区安全总监、两进人员

抓安全,班组是地基!是最小的“细胞”,更是核心!咱青岛地铁搞“三位一体”系统推进,班组建设就是打基础的关键一环。话剧把咱这套管理演活了,“两进三环四管五保”都演得明明白白!

把班组当堡垒,把工友当战友!现在大家伙儿这“主人翁”意识强多了,觉得工地安全就是自己的事儿!积极性、创造性都出来了!看到台上工友们那股子主人翁劲儿,我直点头,对,就是这种感觉!

效果看得见!安全质量更稳了,班组里搞创新、学技术的氛围也浓了。兄弟们从身份、心态、想法,都从“农民工”变成了响当当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从“等着管”到“自己管好自己”,再到能影响身边人,这步子迈得大!咱们工人,就靠这股拧成绳的劲儿,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拼了!

“剧中人是我们一线管理者的缩影”

李欣:运营公司运营三中心青北站区站区长、优秀班组长

服务没有终点,奋斗才有答案。话剧《地铁六号线》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剧中刘娜带领班组从“躺平”到奋进,她的成长轨迹正是我们一线管理者的缩影。

我所负责的地铁青岛北站,日最高客流量达24.8万人次。班组员工平均年龄仅24岁。面对队伍年轻、任务繁重等挑战,班组建设成为我们一线解题破题的“金钥匙”。通过发挥参与式民主管理的作用,大家敢想、敢说、敢干,党员带头、青年响应,不等不靠、冲锋在前,让班组成为产业工人改革的主阵地。在恶劣天气等关键时刻,青岛地铁最晚延时运营到凌晨3点,员工主动支援保障,用实干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扎实的班组建设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基石”

徐东方:运营公司黄岛控制中心调度一班值班主任

作为一名班组长,我与班组15名调度员一起,共同守护着地铁运营的安全与准点。话剧中的场景让我感同身受正如剧中所言,“只要肯干就能幸福”,面对挑战,扎实的班组建设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基石。

我们班组自己探索总结工作方法:思想建设聚共识、技能训练铸精兵、实战演练强应变。通过民主讨论,凝练出“应急处置三板斧”;依托持续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将预案转化为“肌肉记忆”,这套方法极大提升了团队战力。去年防汛时,暴雨预警一响,班组12小时紧盯运行图,精准调度52列车折返与开行,确保全线零延误,以行动兑现“畅达幸福”承诺。

“平凡岗位从不是‘平庸’的代名词”

尹星:运营公司车辆中心工程车运维检修工、全国劳动模范

我是青岛地铁一名检修工,从事机车车辆检修工作已30多年。我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同事一起,开发了2套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精准维护;研发智慧化部件诊断模型100多项,保障了300多列电客车安全运行80000多公里。这些成果不仅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应用,还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质量管理经验。

《地铁六号线》以铿锵有力的笔触,将我们青岛地铁人的奋斗群像搬上了舞台,“小立法+二次分配”的班组建设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从“被管理者”变为“主动参与者”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平凡岗位从不是“平庸”的代名词。在班组建设“小立法+二次分配”的激励下,大家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以及其他各类提升业务技能的活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目前,团队成员共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10多项,青岛地铁涌现出40多名先模人物和20多个创新创效新平台。

“技术革新从班组中来,再到班组中去”

王继强:运营公司车辆中心车辆检修工、山东交通大工匠

作为一名检修技师和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带动和辐射更多的班组进行技术革新,形成从班组中来,再到班组中去的创新局面,是青岛地铁坚持创新引领的具体体现。

在各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去年我所在部门一线班组“小发明、小革新”等五小成果申报一百三十余项。这些“五小”成果,最大程度地调动班组员工潜能,解决生产发展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牵头列车PIDS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面对夜间调试资源紧张,我带着班组员工死磕控制逻辑,最终开发模拟报站软件,让静止的列车“跑”出动态数据,正线调试次数压缩达40%。我们与一线班组结对开展部件维修,开辟了我们车辆检修班组的“第二战场”。近年来我们修旧利废超200件,创效30余万元,不仅为公司增效,还有效促进一线员工的技能提升。

“平凡岗位上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与追求”

刘柏剑:运营公司工电中心变电检修工班长、优秀班组长

我们变电工班,前期面临着班组队伍年轻、创新能力欠缺等诸多挑战,深入践行“两进三环四管五保”工作主线,激发团队活力。党员带头、全员参与,大家围绕设备维保痛点难点,敢想敢干,完成修旧利废100余项,节省成本超130万元;攻克3号线通讯管理机故障难题,延续关键备件“生命”;累计研发90余项实用小发明,其中14项获国家专利,如轨道交通通用直流开关柜保护校验装置。

我们变电检修专业是地铁供电系统的“心脏医生”,精心的维护是地铁安全运行的基石。我们将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实干担当的作为,持续守护地铁“心脏”的每一次搏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