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挑战GPS?中方回应
中国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两个大国之间的技术和地缘政治角力开辟了一条新战线。
中国5月18日发布了《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产业,尤其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快速发展。
白皮书指出,到2024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12.9万件,巩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约有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在中国,低空经济——无人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是这一新经济的重要支柱。北斗将与5G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日益融合,扩大其在航空物流、旅游、城市交通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影响。

▲5月20日,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海南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包括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喀麦隆和吉布提在内的30多个非洲国家已经安装了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提供适用于水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和气象监测等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在南美洲,秘鲁钱凯港成为首个应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综合技术的智能港口,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通过在合作国家安装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中国扩大了北斗的实用和商业覆盖范围,确保优化本地功能。
美国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撰写了一份内容广泛的报告,探讨北斗系统的重要性。分析指出,该系统是中国巩固地缘政治力量的长期战略的一部分。该系统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作为中国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应用地位得到巩固标志着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翻开了新篇章。2020年开通全球服务的北斗系统覆盖全球,不仅在技术上可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相媲美,而且已成为中国扩大经济、军事和技术影响力的战略载体,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政府已将其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以推广,向200余个国家免费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的发展令美国和欧盟担忧,它们认为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和北斗基础设施的扩散是试图重新设计全球信息和空间定位秩序。
在中国外交部2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西方媒体关于北斗挑战全球定位系统地位的观点时,发言人指出,北斗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亮眼成就,也是为世界贡献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得联合国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不针对谁,更无意挑战谁。“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来源:参考消息